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对于处在改革创新关键时期的中建科技来说,无疑是一场思想上的总动员,一次行动上的总部署。中建科技牢牢把握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结合国资科技型央企的实际,深刻领会会议关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三句话”的丰富内涵,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和的战略支撑作用。
作为中建集团改革创新的先锋者、开路者,中建科技始终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提升履职能力的强大动力,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科改示范行动”为重要突破口,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紧抓住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市场化改革主线,着力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型建造方式创新实践等方面抓落实、见成效,以高质量改革发展成色体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成效。
一、以改革应变局,全面破解制约发展重点难点问题
重塑企业定位,致力差异化发展。中建科技全面厘清中建集团与实践的“技术平台、投资平台、产业平台”的企业定位,重塑“智力+资本”赋能合作发展、“产品+服务”实现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以智力为牵引,以资本为纽带,依托“规划、设计、投资、制造、建造、运维”的全产业链能力,全面树立产品思维,从以往单纯地兜售“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升级为兜售完整的建筑产品,实现建造效率和科技含量“双提升”,开辟出一条提升建筑央企“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优化治理体系,提升协同效能。中建科技毫不动摇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更好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董事会决策作用、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董事会向董事长、执董会、经理层充分授权144项。编制《权责指引》,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合理划分总部、区域公司、项目和实控工厂三个层级的决策权限,全面贯通206项管理制度,实现“授权型管控”向“制度型管控”的转变。实施总部“大部制”改革,将原19个部门整合为14个,构建能力强的“集约创业型、EPC管理型、科研转化型”三型总部。实施区域化改革,秉持“合、通、全”理念,拆除设计、工厂围墙,作为生产要素全面融入业务链大循环,由新设立的华南、华东、华北、西部4个区域公司统管,战略区域更加聚焦集中,生产经营更加集约高效,实现了多元化、高质量的区域市场合作发展。
健全选人用人,做到人才强企。中建科技实施顶尖人才“头雁计划”,通过组建院士工作站,大力开展技术研究和落地;通过重点项目联合攻关、顾问技术指导、产学研联盟等形式,邀请多名海内外院士和长江学者担任技术顾问。实施百名博士“牵引力计划”,充分发挥博士团队“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聚集效应,目前公司已从剑桥大学、帝国理工、清华等国内外高校招录博士68名,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团队。实施海外人才“海淘计划”,积极响应国家全球引才战略,疫情期间主动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端人才回国就业,储备一批国际先进的技术力量。实施人才分类培养计划,精准识别优质人才资源,培养5名省部级大师,申报2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候选人,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有序淘汰“未胜任者”“绩效不佳”梯队员工,淘汰192人,约占人员总数的5.63%。
强化激励约束,激发活力动力。中建科技加强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紧紧扭住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这一“牛鼻子”,充分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效应,在集团内部率先完签约,并加压加码、向下贯穿,实现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全覆盖,并做到强制分布、刚性兑现,因绩效考核不佳退出领导岗位的管理人员超过10%。加强绩效奖金管理,实现工资效益同向联动,将“回款、利润、现金流”作为企业激励的着力点,突出业绩导向,同职级员工奖金差距可达2倍,基层员工奖金普遍高于总部员工奖金。加强科研创效管理,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设立科学技术奖励,构建科研课题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中长期激励管理,在集团内率先设立科技项目分红激励机制,遴选科创团队,实施项目分红激励,净利润存量40%、增量50%用于团队分红。探索建立对技术经理人团队的股权跟投激励,在技术引进和对外并购中,通过给予跟投权利激发创业积极性,同时倒逼技术经理人尽责履职。
二、以创新开新局,多措并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聚力科研落地,破除悬空虚散。中建科技设立规划设计、智能建造、绿色发展、工程技术4个研究中心,整合科研资源,突出成果运用,上接前沿方向的“天线”,下接应用实践的“地气”,推动科研成果和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建立“一体统筹、多元协同、分层聚焦、成果共享”的管理体系,即董事会和经理层决策、科创委评估论证、科技管理部统筹管理、4个研究中心具体实施、区域公司提供场景、外部科研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全力解决科研规划零散、资源利用松散问题。建立科研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占比4.62%,对比建筑行业平均水平提高230%,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强度为4.5%,持续领跑全行业。坚持“科研三问”,做到“一减一加”,在课题上做“减法”,提高科研投入精准度;在成果价值评估上做“加法”,提高科研工作者获得感、成就感。树立了设计人员先导意识、产品意识、企业家意识的“三个意识”,拆除两个“围墙”,重塑了设计体系,实现了设计价值的评估。
聚合平台汇智,加快技术攻关。中建科技组建国内首个装配式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哈工大等高端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1年新增2个省部级科创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79项核心技术攻关,牵头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40余项课题、子课题,获得8项院士专家组评价的“国际领先”成果。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在“光储直柔建筑”“城市碳中和实施路线图”等方面开展立项,清华大学揭榜项目1个、公司博士揭榜项目5个。
聚力成果创新,突出科研创效。中建科技以智能建造为主攻方向,主参编装配式领域4项国家标准,联合主导4项国际标准,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A设计等国际大奖5项,拥有87个发明专利,实现77个产业技术成果转化,2020年专有产品带动EPC合同额5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带动合同额已超过100亿元。依托设计、技术、制造、工法于一体的十项技术体系,形成绿色校园、装配式住宅、会展综合体等十类产品系列,形成了独特品牌竞争力和行业引领力。研发了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台”,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
三、以发展谋新篇,争当建造方式变革创新的示范尖兵
创新营销模式,实现提挡换道。中建科技设立386市场营销底线,严把市场拓展、资产投资之门,紧盯城市更新、片区综合开发、智慧社区建设等领域,通过“出规划、出标准、出方案”,加强城市建设顶层规划设计,为城市发展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从单纯的工程施工方转变为城市建设的专家、行家、管家,与政府一同从源头“造项目”,将智力引领力转化为市场占有率,成功落地深圳长圳公共住房、徐州园博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智力营销”模式。2020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47%、65%。截至2021年11月底,在建筑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规模效益指标依然实现大幅增长,中标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38%、55%。
强化履约管控,打造精品工程。中建科技根植“挣钱是英雄、盈利是王道”的创效理念,践行高质量履约创效,从源头推动设计、市场、履约、技术、商务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整合,打通设计与现场、工厂的堵点,提升履约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推广“EPC项目管理手册”,对照造飞机的标准造房子,提升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把设计、绿建创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前端引领和过程服务支撑,通过方案优化、标准制定等手段,提升资源整合和经济产出能力,实现设计创效、绿建创效。通过精益履约,中建科技成功打造多个“全国之最”——全国首个装配式绿色校园南京一中、全国最大装配式社区深圳长圳公共住房、全国首个超百米装配式摩天工厂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和生物医药加速器园区等。
聚焦“双碳”战略,践行绿色发展。中建科技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推出绿色生态“碳中和城区”“零碳社区”“零碳建筑”等绿色生态系列产品。目前主编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深圳罗湖片区、浙江未来社区等绿色城区规划,承担住建部、深圳市等多个“双碳”战略编制任务。同时,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孵化,联合清华大学江亿院士研发“光储直柔”建筑综合能源技术,加快配套设备和产品研发,目前已在深圳建成运行了“光储直柔”试点项目,逐步向全国推广。引领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成功打造全国第一个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山东建筑大学教学楼,以及全国第一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超低能耗建筑中建科技成都公司科研楼。
布局全新赛道,赋能智能建造。中建科技深度聚焦智能建造方式、绿色建筑产品、低碳城市发展,将新兴业务嵌入到国家战略和集团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中建科技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锚定模块化业务、低碳城市业务、智慧运维业务。模块化业务三条新赛道。模块化业务聚焦服务建筑工业化进程,将欧洲工业4.0制造理念引入建筑产品,创新商业模式与营销方式,打造建筑行业的首家“波音公司”。低碳城市业务聚焦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以行业引领力和技术驱动力解决建筑清洁能源供给痛点,创新产业供给与需求互动模式,争当建筑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智慧维保业务聚焦新城建需要,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高质量保障房建设”要求,解决地区保障房日常运维和定期翻新的难题,沉淀保障房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资产,创新建筑运维新模式。
展望“十四五”,中建科技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改革精神,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奋力推动以改革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建造方式引领建筑行业根本变革,为实现集团“一创五强”战略目标贡献科技力量。(作者系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利杰)